匹夫之殇

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所以你,我,或者他,每个人都是匹夫。
而这一次,我们要去的,叫做匹夫小学。

车子从达祖小学出发,在山路上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就再也无法前行,这也是交通工具可以行进的最远的地方。再往里面就要靠徒步了,到匹夫小学大约还有两个小时的山路。带路的村民身后背着一个大竹篓,里面装着我们带来的教材课本,当空手的我们已经气喘吁吁、走走停停的时候,负重的他依然如履平地,健步如飞。

这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村庄,先是看到了寨子,接着是零零散散的去上学的孩子。村长兼代课老师郭老师,就站在寨子口等我们。郭老师的普通话说得很好,现在孩子们的汉语拼音课程,就是由他来教的。在被选为村长之前,他在学校做了15年代课老师。

匹夫村共有一百多户人家,村民六百多人。目前匹夫小学共有两个年级,没有通水电,在这个季节,太阳出来得比较晚,学校只好上午十点钟开始上课,即使这样,教室里依然昏暗无光。走到校门口,我们几乎认不出来这是一所学校——

校园里空空如也,孤零零地几间木房就是全部“家当”。门廊上的校牌让人有点恍惚,难以相信这里也属于“传说中的”泸沽湖属地。可是没错的,除了游客们熟知的美景圣地泸沽湖,在周边的很多村落,尔普、前所、逗乐河、上村、利家嘴等等很多地方,这些少数民族孩子们,依然过着艰苦的生活,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读书。

由于交通不便——在山路最险峻的地方,即使是摩托车和马匹也无法行走,所以,寨子里很少进来外人。我们的到来,让很多村民聚拢到学校里“参观”,可惜的是,他们既听不懂普通话也听不懂四川话,而我们又不懂彝语。与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打招呼,她完全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这,也是我们一直希望能招募到懂彝语的支教老师的缘故。


这一次前往匹夫小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孩子们送去他们急需的课本。匹夫小学是个村小,今年九月开设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由于今年本省新生入学的年龄线提高到了7周岁,导致原本计划中的一年级孩子们大部分无法入学籍。没有学籍的孩子就无法享受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也就没有教科书。按照以往的经验,少数民族孩子,特别是平时只讲自己民族语言的孩子,入一年级后是根本听不懂老师讲课的。

我们建议匹夫小学将无法入籍的一年级改为学前班,提前带孩子们进入汉语学习阶段,提前熟悉一年级的拼音课程。前段时间我们在网络上募集小学一年级的教材,来自北京、河南、山西等地的很多老师和朋友与我们联系,帮忙寻找和邮购教材,后来由于教材衔接和本土化等问题,我们最终选择从人教社的网上书城邮购语文和数学各24套,先过送去以解燃眉之急。

没有课本的日子,郭老师就将教参里的内容抄到黑板上,用这样的方式教孩子们了解数学。

发新书了,孩子们都很兴奋。他们当中最小的5岁,最大的7岁。绝大部分不懂汉语,我们只是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对新书和新文具的期待。

郭老师马上开始了新课程——汉语拼音第一课。



窗外门外,站满了村民,一些错过了读书年华的人们,和一些尚未到达年龄的小朋友。

虽然他听不懂,我们仍是对他说,快快长大吧,长大了也来读书。


二年级的教室里昏暗无光,如果不是闪光灯的强劲作用,几乎看不到孩子们的脸。而我们担心的是,他们又怎能看清书上的字。二年级的严老师指给我们看,木楞墙上已经凿了一串透光孔,不然的话,屋里根本看不到一点光线。接着这一点光线,我们看到后墙上几个并不显眼的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临走前,我们嘱咐郭老师给教室多凿几扇窗户,回去以后,我们也会去买一些玻璃送过来。山里的冬天已经很冷了,硬硬的风从没有玻璃的小窗吹进教室。而这惟一的一扇窗,却根本无法带给孩子们应有的光明。

在达祖助学活动走过的这么多学校中,匹夫村的郭老师是我们见过的最支持孩子教育工作的村长、最一心为学生的老师。如果所有的山区老师和村官都这么配合和支持,一定会有更多的孩子能够走进教室,拿起书本。


郭老师告诉我们,他正在带领村民修一条土路,等到明年开春再来时,也许就不用再走那么多坑坑水水了。其实,不久以后我们就会再来,带着玻璃,带着好心的朋友们为他们邮寄的课内和课外书籍。其实,每个人都是“匹夫”,就像木楞房上的那一个个透光孔,当窗子不能给予他们应有的光明时,我们也可以用一线一线的力量,让他们的眼前,亮起来。也许看博客的你,就是其中的一束光。

                                                                                                                  2009-12-08



©2012 达祖公益

蜀ICP备16002528号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镇木垮村达祖小学

联络电话: 18882082967 微信:dazu2004 邮箱: dazugongy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