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让东巴文化进入国家最高文化殿堂!36位东巴(达巴)等获百万奖金

学校的东巴老师(杨兵玛直之)自去年开始,便认真的抄写着东巴经书,不问不知道,一问还真是吓了一跳,原来是国家博物馆要收藏东巴经手抄本!36名东巴(达巴)、4名汉文抄写组人士一共完成了一百五十卷手抄本,为纳西文化的保存进一份心力。今年一月时,东巴老师到丽江参加项目总结即表彰会啦!就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样的盛况吧。



1月15日


今天下午,纳西族一百五十卷东巴经手抄本(国家博物馆收藏版)颁奖暨项目总结大会在丽江市博物院隆重举行。


丽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江勇,市人大副主任和慧军,市政府副市长金振辉,市政协副主席李渝丽,纳西文化研究会会长、项目编委会副主任杨国清,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鉴定部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成小林,以及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鉴定部其他负责人、丽江文化研究会、纳西文化研究会、古城区、玉龙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文化人出席大会。会议由原丽江市政协副主席、项目编委会副主任、总纂杨一奔主持。



国家博物馆为鼓励参与纳西族东巴经一百五十卷手抄本项目的有关人员,经项目编撰委员会研究并报国家博物馆同意。36名东巴(达巴)、4名汉文抄写组人士、两家东巴文化传承基地喜获100万元奖金。获奖人员名单如下:


东巴(达巴)36名:

和力民,和桂生木琛和乾和灿峰和力川和嘉龙和应龙  

阿公塔石玛宁和春新杨玉勋巴扎五斤和丽宝杨正元和强飞

郎布杨学红和树杰和永昌和树昆和玉新墨虎和振伟  

和锡鹏和丽伟习尚洪习胜华 和正刚杨鸿章和世先石宝寿

杨兵玛直之杨扎实和文新哈巴佐  


汉文抄写组:

许烈雄赖之华杨群豪和金妮


东巴文化传承基地:

玉龙县鲁甸新主东巴文化学校

古城区东巴文化传承学校



“项目圆满收官,标志着纳西族古老的东巴经正式成为国家博物馆的典藏文献,这不仅是国家博物馆的一件喜事,更是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纳西族在文化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让东巴文化以最权威、最经典、最全面的形式进入国家最高文化殿堂”。会上,江勇代表丽江市委、市政府向国家博物馆对丽江和丽江文化的关心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的各级各部门致以崇高敬意,向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作出默默奉献和辛勤工作的纳西同胞,尤其是具体承担了抄写工作的东巴们表示由衷的感恩,并向受表彰的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江勇在致辞中说,项目的完成,对于纳西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宏伟事业来说,只是万里长征中走过的一小步,纳西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崇尚文化、热爱文化、亲近文化、把文化作为自己的民族标识的民族。他勉励丽江文化工作者要把这一项目的完成作为一个新起点,静下心来,俯下身子,低下头来,在繁荣发展的道路上重新上路,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的飞跃再作贡献,再创辉煌。



据悉,2015年6月,为了进一步做好东巴古籍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东巴文化,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纳西族一百五十卷东巴经手抄本(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版)项目编纂委员会,组织云南、四川纳西族地区36名东巴,抄写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纳西族东巴古籍译著全集》(100卷)和收集整理分布在各个纳西族地区的古东巴经书。同时,邀请4名汉文书法家抄写经文提要。



按照编委会研究选定的经书母本内容,编纂工作启动以来,来自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宁蒗县,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维西县,四川省木里县、盐源县的36位东巴共同抄写经书,并根据编写凡例和编目要求,书写经文提要和填写每一本经书的版本来源、长宽尺寸、纸张质地、经文页数、抄写者地址、名字等信息资料。再由汉文书法家将编委会审核定稿后汉译经卷提名和经文提要等内容写在经书内页,完成抄写后用麻线及棉线进行装订。最后选取高山香柏木板,按照经书内容书写东巴文、汉文书写经卷内容和序号,将每册经书夹于两块木板之间,用皮绳进行捆扎,依照仪式使用经书顺序分类装入香樟木箱内。



据项目总纂杨一奔介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以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先生要求的以“千年大计”来完成一项史无前例的严肃的文化项目,使其在学术上严谨、信息上完备、内容上全面,既能反映历史又能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东巴文化的新成就经得起历史检验,可供专家学者研究的一部较为全面完整的东巴经供国家博物馆收藏,使纳西文化跻身于中华文化基因库的最高殿堂。



“今天,150卷1305本东巴经手抄本及其编目工作圆满完成,全部经书已经完整顺利地送交到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我们项目组成员和36位东巴都值得庆幸的事情”。项目抄写东巴代表、主编和力民在发言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两次送《丽江纳西族一百五十卷东巴经手抄本》到国博时,专门写下了两首七言绝句诗。一首题为《贺百卷东巴经手抄本入藏国博》:“天蓝日丽北京城,圣典国博幸莅临。三载春秋勤立著,吉祥祝愿是吾心”。另一首题为《百卷经书有传人》:“天佑吾民盛世兴,纳西圣典殿堂登。经籍百卷千年著,幸甚今朝有传承”。


图/文:古城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和书兵


责任编辑:姜华宾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2012 达祖公益

蜀ICP备16002528号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镇木垮村达祖小学

联络电话: 18882082967 微信:dazu2004 邮箱: dazugongyi@126.com